
臺州市黃巖區模具產業發達,被譽為“模具之鄉”。轄區內機械與塑料模具加工相關企業約95%屬于小微企業、個體作坊。機械加工冷卻和潤滑產生廢礦物油、廢乳化液、廢油泥等危險廢物每家年均約120公斤。由于單廠產廢量小、種類雜,傳統收集運輸“人力+小車”環節多、成本高,導致處置單位不愿接收、運輸公司不愿上門清運,企業長期存在危廢清運困難、大量被堆積或偷排問題,對當地水體和土壤產生嚴重危害。當地政府面臨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兩難境地。
2019年7月,黃巖區政府引進陸地云倉,對轄區內2013家機械與塑料模具加工企業危廢進行治理。系統投入運行后一年內,在系統協同調度下,293.92噸危險廢物僅由一輛運輸車、兩名工作人員完成收集處置,相較傳統的治理模式,運營成本降低近90%。行業危廢有人收、有處去、方便管,避免因環保問題“關停轉”的風險,為轄區內支柱產業的綠色發展保駕護航。
目前,在浙江、江蘇等地已鋪設智能云倉13283套,服務中小微企業13101家,讓中小微企業污染物及時高效依法處置。2021年由江蘇省生態廳牽頭,江蘇省環保集團、藍景科技負責起草編制《江蘇省小微企業固廢管理規范標準》,并在江蘇省南京市建立城市固廢標準化治理范本,以期向全國復制。

船舶污染物治理是全球性環保難題。船舶運營過程中會產生油污水、廢礦物油、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污染物。由于船舶流動性大、范圍分散,污染物海上收集不便、上岸困難,岸上接收設施匱乏,涉及的生態、港航、海事、交通、漁業、市政等,部門眾多,存在管理盲區,導致船舶污染物無人收、無處去。被隨意排放或丟棄的污染物,隨著船舶航行和洋流運動,遍布全球。
臺州市于2019年9月在椒江中心漁港等港口鋪設“海洋云倉”,開展船舶污染物數字化防治工作,在港區調度“小螞蟻”污染物接收船,聯網漁業船舶5023艘。從2019年底穩定高效運行至今,系統指揮調度1艘污染物接收船服務626次,完成港區296.16噸油污水、廢礦物油等船舶污染物接收作業。相比傳統的分段多層流轉方式,海洋云倉污染物防治一站式服務可節約開支79.95%。
由于治理效果顯著,當年被評為全國漁政十大工作亮點,被農業部組織考察,其他省市學習復制。海洋云倉項目作為社會治理領域數字化改革成果被列入重要應用場景,2022年將在全國沿海省市進行覆蓋拓展。

汽車維修保養會產生廢機油、廢機油濾清器、廢油漆桶等多達9種危險廢棄物。由于車輛維修行業的危廢處置缺乏規范管理,存在大量非法交易和隨意丟棄等現象,對環境危害超過汽車噪音污染和尾氣污染,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其危害性日益凸顯。
2020年7月,舟山市普陀區率先引進彩渱高科研發的全球首款車輛維修行業危廢收集機器人,開啟車輛維修行業標準化治理工作。通過典型帶動的方式,全區88家各類車輛維修行業分批完成“機器換人”方案,企業鋪設危廢收集機器人,共享云倉替代企業傳統危廢倉庫,替代傳統人工記賬,并在收集源頭對危廢進行減量,系統調度使危廢運輸成本降低約20%,集中處置效率提升約12%。
為此,全區6萬輛汽車保養產生的危廢全部納入系統閉環管理,實現了機器人解決全區整個行業的危廢處置難題。目前,彩渱高科的“機器換人方案”正快速在省內舟山、臺州以及江蘇無錫、江西各省市區推廣。